近幾年,由于小學生作業負擔過重及看電視時間過長等原因,常常造成視疲勞無法及時緩解,導致視力急驟下降,引起近視眼等眼科疾病。
根據中醫理論,病機多系心陽衰弱,神光不得發于遠處;或為肝腎兩虛,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,光華不能遠及。腎藏精,腎陰、腎陽均以腎中精氣為物質基礎,血的化生有賴于腎中精氣的氣化,精能生血。肝藏血,使血能養肝,保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,肝的經脈上聯于目系,目的視力有賴于肝氣之疏泄和肝血之濡養,氣血不足,可影響視力。氣脫者,目不明,失血者,瞳無光。故在治療方法上選肝、腎為重點反射區,根據順則補,逆則瀉的中醫理論,在肝、腎反射區,按順時針方向按摩,以溫肝腎補虛,使肝腎氣血恢復平衡,從而使視力得到恢復。
中醫學認為:眼目與經絡直接關聯,并以此和臟腑相溝通,經絡起著輸布臟腑氣血精液于眼的作用,經絡阻隔或臟腑失調能影響眼。根據腧穴的主治規律中的遠治作用,刺激十二經脈在膝關節以下的腧穴,可以治療本經循行所及的遠距部位的臟腑、組織的疾患。故在漢療上采用全足按摩,重點加強足部腎、眼、淋巴等么射區。由于腎反射區剛好與足少陰腎經的涌泉穴相吻合,腎主藏精,腎精生髓,目系通于腦,腦為髓海。故按摩涌泉穴能使腎精充足,髓海充盈,而且能受養而目光敏銳。眼反射區剛好有足陽陰腎經通過,胃經起于眼部與眼目有直接的聯系。胸淋巴反射區剛好與足厥陽肝經上的行間穴、太沖穴相吻合。眼科六辨證學說認為:視神經的反射點屬足厥陰肝經,按摩足厥服肝經能使視神經的疲勞得以恢復。
總之,通過足部反射區的按摩,能使經絡疏通,臟腑功能得以調整,氣血運行流暢,使視疲勞得到緩解。
|